1
“斑鸠占了喜鹊窠,喜鹊气得咯咯咯。张牙舞爪互不让,枝头大战三百回。这是什么成语?”“鸠占鹊巢。”
3月28日,长港镇峒山小学一年级教室里,传出孩子们响亮的童声,师生之间游戏般一问一答很有趣味。这首儿歌来自他们手中的教材《成语千字文》,而这教材又是独享的,其他学校和班级都没有。
原来,教材是他们的老师张绍景创编并出版的。“我自己编写了一套《雅韵国学》(见上图),分5大部分,共7本书,前后花了10多年的时间。《成语千字文》是其中的一部分。”张绍景说。
今年43岁的张绍景毕业于鄂州师范,长期从事小学教育。自己动手编写国学教材,是因2005年的一个偶然念头。
2
孩子启蒙,是从识字开始。
“历史上,有上千人编写过《千字文》,留传下来了上百种版本。古人能编写,我也想试试,挑战一下自己。”张绍景说。
想想容易,动起手来就难了。刚开始,张绍景模仿《声韵启蒙》,花了2年时间编写了一套。可是,静下心来一看,他的作品几乎是周兴嗣版本的翻版。
“我自己都觉得很失败,决定放弃,重新再来。”张绍景说,“将自己的思路完全格式化,重打锣鼓新开张。不过,前面的失败是铺垫,自己也摸出了点门道,第2个版本只花了一年多的时间。”
3
2009年,张绍景的挑战成功了,他给作品起名为《对韵千字文》。
韵律,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核心。张绍景挑战《千字文》也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传承韵学,想让孩子们都能吟诗作赋。
《对韵千字文》从内容到形式颠覆了周兴嗣版的《千字文》,“我完全是用骈文、格律的形式来编写,整整1000个字,不重复,95%的是常用字,100%对仗,100%合乎格律。而周兴嗣版的有出律、出格的现象,只有60%的对仗。”
翻开《对韵千字文》,很容易看出,其文字之间的逻辑性增强,有关联不凌乱,且分成了《天文地理》《历史兴衰》《修身立德》《物质文明》《思想文化》《艺术修养》《闲适雅趣》等部分,让人一目了然。
4
张绍景是怎样把这些看上去互不相关的文字捏在一起,还弄出了诗意呢?
“这么多年来,除了上课,我平时只琢磨这一件事。再就是,跟时间过不去,抱着字典一个字一个字琢磨,苦思怎么编排。刚开始,脑子是个糊的,慢慢才摸出个门道,走上正轨。为了不重复用字,我用了一个笨办法,找一张专门的纸,按韵来找字,用一个字就做一个记号。每天我除了上课,就是在校园里转来转去琢磨字。天天就像从脑袋里挤牙膏似的,灵感一来,就赶紧记下来。”张绍景笑道。
有了这次的成功,张绍景跟成语较上了劲。
“引导孩子学韵律,让孩子也能作诗词,但少不了成语。我发现历史上曾有人编过《成语千字文》,可是流传不广,原因就是词与词之间缺乏逻辑关联,很杂乱。”
又花了3年时间,张绍景选用1000个不同的汉字组成250个常用成语,重新排列,编成了自己的《成语千字文》,一个成语对应一首儿歌,儿歌全是张绍景自己创作的。
思路一开,不可收拾。他挑战《三字经》和《弟子规》,编出了自己的《童子吟》;挑战《笠翁对句》,他编出了《对句诵读》。
“《弟子规》主要是为在封建宗法社会下,对儿童提出的道德训诫,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认知需求。但拿到当代社会,明显就存在缺陷,特别是缺乏现代人的平等意识。鉴于此,我对《弟子规》仔细斟酌,去芜取精,并参考各类经典中富有价值的理念,结合时代新风尚、新思想,创作了《童子吟》。如文中的‘男勇敢,女端庄。洁如玉,坚似钢。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走如风……’是不是很有精气神?”张绍景还解读道,“《笠翁对句》《声韵启蒙》是古时声韵类2部最优秀的作品,虽说音韵严整,辞藻华丽,可是典故太多和太偏,讲解起来让人不胜其烦。若不讲解,现在的孩子又体会不到其中的意境之美,囫囵吞枣的学习还会影响学习兴趣。我就取其精华,撷取唐宋诗词佳句,精心裁剪融为一体,编成了《对句诵读》。”
5
2016年6月,张绍景的系列新编国学蒙学读本出版,他给这个系列起名为“雅韵国学”。
10多年来,张绍景孤独探索。一次到北京出差,北京一家出版社的编辑看了张绍景的手稿后,很是欣赏,表示愿意帮他出版发行。
这次经历让张绍景萌发了出书的念头,“北京那位编辑说只能帮着出版其中的一部分。我想了想,干脆自己掏钱全都出版,了却自己一桩心愿。我没有别的爱好,总要做一件自己认为值得的事吧!”
目前,张绍景已将自己的“雅韵国学”系列制作成能互动的数字化教学软件,并在自己班级上应用,“孩子们就像玩游戏一样学国学,实在是太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