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365真正的官网
bet36365真正的官网 广告招商

楚剧在鄂州

2017-07-12    bet36365真正的官网    阅读:

  楚剧在鄂州

  □胡绍林


image.png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楚剧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鄂州城乡只要搭台唱戏,唱的多是楚剧。据不完全统计,活跃在鄂州城乡的业余楚剧团体竟有十几个。那么,楚剧这一根植民间的剧种与鄂州有些什么渊源呢?

  楚剧,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

  清代道光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地方传统声腔剧种,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

  至于楚剧这个名称的由来,有2种说法。一说,1926年9月10日,湖北剧学总会开会时,汉剧艺人傅心一提议,正式定名为楚剧;另有一说,1926年秋,北伐军到武汉,原中山舰舰长李之龙接收了汉口新市场(后叫民众乐园),准许花鼓戏入园演出,并将其定名为楚剧。

  建国前,鄂州城乡就有楚剧业余艺人,逢年过节、闲暇之时,邀班唱戏。县城和华容、葛店、梁子、横山、金牛、汀祖、燕矶等地有万年台(戏台)50余座。

  《武昌县志》记载:“冬时农工毕,多演剧以赛丰年。”可见,戏曲演唱已代代沿袭,极为普及,盛况空前。楚剧在鄂城很有人气,县城市民和乡间农民都爱看戏,许多人还能唱上几段。

  1926年,西路花鼓戏改名楚剧后,在鄂城演出的有蔡兰芳、刘素侠领衔的“义兴班”,周阳春、潘金狗领衔的“阳春班”,本地楚剧演员主要有潘金狗、张子才、刘素侠等人。当时,邀请著名花旦张凤奴来演出,鄂州楚剧舞台首次出现了女演员。一时间,观众踊跃,出现了“不吃盐、不吃油,留几个钱看凤奴”的竞相观看楚剧热潮。

  85岁的楚剧艺人何福送说,建国前,大冶楚剧班经常来鄂城,常在城关、樊口及广大农村演出,深受民众喜爱。当年大冶班演出,只用打击乐,不用弦乐,演员台前演唱,锣、鼓等在台侧伴奏,众人台后逗唱(亦称帮腔),看到高兴时,观众也会在台下哼唱。主唱和逗唱应和,台上和台下应和,热热闹闹,戏场出现热烈欢快、祥和轻松的气氛。

  这种主唱和逗唱相结合的方式,可能就是旧时被称为哦呵腔的由来。

  鄂城解放,人民欢天喜地,为欢庆胜利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各街道纷纷成立宣传队。一时间,大街小巷、机关、学校、长江码头、西门广场,秧歌、莲船、大鼓、快板、评书、汉剧、楚剧,轮番上演,热闹非凡。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明快、铿锵、热烈的主旋律响彻上空。

  人们不满足于短暂、自发的娱乐和庆祝活动,纷纷组建楚剧团。

  城关的新民街、建设街、胜利街先后组建了业余楚剧团。各业余楚剧团在城乡各地竞相演出,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反映了翻身人民的奋发昂扬的精神风貌。

  1957年秋,县城根据群众要求,在4个街道业余楚剧团的基础上,从270余名业余演员中,择优选出近30人,建立了一个专业楚剧团———光明楚剧团。

  该楚剧团除了表演传统剧目外,还演现代题材的新剧目《白毛女》《罗汉钱》,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并播放的剧目有《卖杂货》《双推磨》等,根据华容高水生逼死2个儿媳妇的事件,自编剧目《枪毙母老虎》。

  光明楚剧团演出活动,除了本县城乡外,还到兰溪、黄石、九江、黄冈等地。一次在黄石五一汉剧院演出,历时50余天,演出60多场,场场爆满。在九江越剧院演出2个星期,人们排队购票,受到各界好评,《九江日报》作了专题报道。何福送说,演出成功,绝非偶然,演员个个年轻,人人好嗓子,扮相俊美,劲头十足,台风严谨,又得到过武汉市楚剧团关啸彬、钟惠然等艺术大家的悉心指导。

  1958年10月,楚剧团自筹资金,修建城关剧场(即建设街人民电影院),系砖木结构,可容800余名观众。

  1959年秋,楚剧团在九江演出,正准备转场去太湖时,接到了回县城的通知。县委按上级指示精神,撤销剧团,遣散、安置人员,剧院移交给电影管理站(县曲艺队和文工团在此演出),服装、道具都给了京剧团。

  专业楚剧团没有了,可城乡的业余楚剧团方兴未艾,蓬勃发展,至1965年,全县有业余楚剧团108个。

  1980年6月,鄂城县文化局筹办楚剧训练班,共办2期。经筛选,保留30余人。同年秋,以“鄂城县青年楚剧团”的名义挂牌演出。

  1981年6月29日,在青年楚剧团的基础上,县政府批准成立鄂城县楚剧团。1984年2月,剧团改名为鄂州市楚剧团。这一时期的专业楚剧团,演员众多,演技不错,演出活跃,轰动了古城吴都,唱响了鄂东南。

  1980年,剧团在杨叶、程潮、大冶、保安等地,演出《李三娘》《秦香莲》《荞麦馍赶寿》《送香茶》等传统剧目,受到群众欢迎。许多观众自带板凳、干粮和水,看了日场又看夜场。

  1981年4月10日,《窦娥冤》在大冶县俱乐部隆重上演,当年省领导专程前往观看,黄冈专署的领导也在内。各级领导和广大观众被感天动地的旷古奇冤所震撼,被关汉卿的戏剧才华所倾倒,为演员的精湛表演而惊叹。

  同年11月,在鄂城县刚刚竣工的影剧院举行建团周年活动,演出传统剧《双玉婵》,这次活动21天,演出22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每当散场,总有观众不肯离去,要看看塑造生动舞台形象的演员,说说关心的话。

  这次演出盛况空前,群众喜爱楚剧由此可见一斑。其后,剧团在黄石、黄冈等地演出亦获得成功,被誉为“江南艺苑新秀”,《黄石日报》《黄冈报》均作了专题报道。

  全团演职人员曾分成2个演出队,在鄂东南各县城乡长期演出,每年演出200多场次,1983年演出场次最多,达346场次。1985年至1987年,进入汉口民众乐园长期演出,每次演出一个多月,近百场次。演员们的刻苦态度、团队精神、严谨台风、舞台形象、艺术素养,赢得了武汉观众赞誉:“名噪江汉,艺冠乐园。”1984年,创作排练现代楚剧《凌霄花》获省奖,省电视台录像并播放。

  随着文化娱乐活动的多元化,戏曲市场日渐萎缩,致使鄂州市楚剧团经济拮据,正常演出困难,生存与发展日益艰难。1988年8月18日,鄂州市文化局宣布鄂州市楚剧团撤销。

  楚剧团解散至今,近30年。30年来,鄂州市一批楚剧艺人,在鄂州城乡,在鄂东南各县市演出楚剧,赢得良好口碑。如今,他们重新打起了“光明楚剧团”、“青年楚剧团”招牌,再度把楚剧在乡间唱响。


关键词: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