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365真正的官网
bet36365真正的官网 广告招商

农民诗人林柳彬:把诗歌照进现实

2017-08-17    bet36365真正的官网    阅读:

  农民诗人林柳彬:把诗歌照进现实

  记者何晓青实习生孙菡韵

  他是农民,一边种菜,一边打工;他是诗人,吟唱生活,反映现实。农民?诗人?这两个似乎离得很远的词汇组合在一起,就是林柳彬的真实身份。

  每天凌晨四五点,林柳彬就开始在市场卖蔬菜瓜果。早上九点,他又匆忙赶到酒楼,一直工作到晚上九点,再从城里赶到二三十里外的长港,采摘农产品并运送到城里。

  在繁忙的生活空隙间,凭借一支笔、一张纸或一部手机,林柳彬写下了一首首诗篇,其中跨度十年的作品出版成诗集《剪纸课》。凭借这部作品,2016年12月17日,林柳彬(蟋蟀)获得北京文艺网第三届国际华文诗歌奖第一部诗集奖。

  一路成长一路诗歌

  1974年,林柳彬出生在我市长港河畔的一个普通农家,虽然生活清贫,但他一直心怀着文学梦。

  有一次,父亲从外面带回一些《小学生作文》。翻开书页,林柳彬非常激动,他第一次知道原来有人能把作文写得这么好。小小年纪的他像着了魔似的,抱着书一遍又一遍地读着。后来,随着写作水平的提高,他的作文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老师不经意的举动,在他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11岁那年,有一天,天下着雨,母亲坐在土坯房门前,手持针线,一针一线地给家人制作鞋垫。那一瞬间,林柳彬觉得画面美极了,有一种想写诗的冲动。仿佛是灵光闪现,拿起笔,他很快写出了一首诗,这首稚嫩的诗如今已难寻踪迹,却真真切切地为他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中学时期,林柳彬遇到了一位语文老师,虽然这位老师只教了他半年,但对他的影响却很大。老师对他的所有作文都细心批注,评点的字数往往超过正文,文采飞扬,见地不俗,林柳彬第一次觉得文字比其他东西更为深刻,更能触及心灵。还有一位老师,让林柳彬印象深刻。有一次上课,林柳彬偷看课外书,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自知理亏,林柳彬便按照老师的要求写了一份检讨书交上去。后来,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表扬他检讨书写得好。老师的宽容,让他对文字更加喜爱。

  在黄冈念中专时,海量的阅读让林柳彬对文学的领悟又前进了一步。当周围同学沉迷于武侠小说的刀光剑影时,他却一头扎进了西方诗歌的广袤天地。从俄国诗人普希金、叶赛宁、莱蒙托夫,再到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等,林柳彬坦言,这段时期的诗歌阅读构建了自己的精神体系。

  在林柳彬家中,有一本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的诗集,他持续不断地翻读这本诗集已逾10年,如今诗集已严重破损,但林柳彬却舍不得丢弃,对他而言,这本书承载了太多的记忆。寻找与诗歌最靠近的地方

  中专毕业后,林柳彬忙于生计,职业更换频繁。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菜市场卖鸡,接着摆地摊卖皮包,后又转去建筑工地当了厨师。这些行业看上去都和诗歌毫无瓜葛,林柳彬却在经历中找到了现实与诗歌的微妙联系,他的诗歌中透着从社会基层观察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与沉思。

  1994年到1996年之间,林柳彬在建筑工地上为工人做饭,每天睡觉时间只有五六个小时,他感到非常孤独,读书、写诗成为一种精神寄托。他买来一摞又一摞素描本,一有时间就疯狂地模仿别人的诗歌,表达一个年轻人对世界的探索和看法。也就在此时,他的阅读面得到了拓宽,哲学、历史、物理等领域均有涉猎。

  1997年的一天,林柳彬突然收到著名文学期刊《大家》的来信,原来他随手投稿的5首诗作被选登了。尽管中间发生了一点小插曲,林柳彬最终还是收到了杂志社寄来的540元稿酬,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笔巨款。吃饭时,他将喜讯告诉了父亲,父亲听了就让他拿这笔钱去购置一批肥料,父亲说:“文学不能当饭吃,人还是要现实一点。”林柳彬却认为,诗歌就是最大的现实。

  随着原创诗歌的陆续发表,林柳彬在我市文艺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2002年,林柳彬在文艺期刊《江南风》谋求到了一个编辑岗位,这是他离文学最近的时期。然而,离文学越近,林柳彬感觉诗歌的生命力被约束得越厉害。对他而言,诗歌就是最纯粹的地方,应该更关注现实,帮助人们走出精神困境。他常常坐下来问自己,该如何选择?诗歌就像一位哲人,比自己更有智慧、更率真,引领着自己前行。

  2006年,林柳彬辞去了在《江南风》的工作,重新回到田间地头。此时,林柳彬明白:与诗歌最靠近的地方就是现实。“诗歌是现实和理想不可调和的地方出现的一条新路,只有深入到现实,我的诗歌才最有生命力。”从这时起,林柳彬的诗歌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植根于现实,语言内敛质朴,具有探索性。永不停止诗歌的脚步

  2007年,林柳彬开始以“蟋蟀”为名发表作品。

  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他说,蟋蟀是一种低调的昆虫,生活在地下,但到了秋天的夜晚,它们的叫声就十分洪亮,是人们记忆中乡村的标志。“从小在农村长大,乡村淳朴的生活总让我有一种想表达出来的冲动。”

  见证了社会转型带来的浪潮,童年记忆中的那种淳朴、充满乡土气息的生活逐渐远去,所以在林柳彬的诗歌里,童年的记忆是他最值得回味的地方。

  “今晚我一个人来到村外/沟渠里的水满了,月光照在/萤火虫的伤口里/那流动着的是夏夜的味道,荷叶卷起/裙子的味道,稻子将熟的味道/和孩子们要赤裸着睡在/草席上的味道……”

  林柳彬的这首《沟渠里的水满了》就是来自童年的记忆与自己的体验。“正是与童年记忆、与生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才让我有源源不断的写作思路。一直以来,种菜和写诗都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林柳彬说,写诗对于他而言,犹如阳光,给了他坦然面对一切的勇气和力量。

  几年来,林柳彬一边种菜,一边写诗。寒冬时节,万物萧条,他种在长港河边菜地里的红菜薹长势喜人。每天夜里,他从城里赶到二三十里外的菜地摘菜,然后再运送到城里。凌晨时分,他甚至顾不上看一眼还在睡梦中的妻儿,便匆忙赶往蟠龙市场,直到天微微亮才拖着疲惫的双脚回到家中。

  2016年12月17日,北京文艺网第三届国际华文诗歌奖在北京颁奖,林柳彬(蟋蟀)喜获第一部诗集奖。他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我只是一个每天为生计奔波的平凡人,当知道自己获得诗歌奖时很震惊。”这部作品中,许多诗篇都是来自林柳彬的经历。正如颁奖嘉宾在授奖词中所言:“诗人兼具对现实与语言的独到体悟和集结力,在保持着鲜活的草根特色前提下,拓展并探索着汉语诗意表达的潜力,运思大胆,造境奇奥,在似与非,虚与实之间游刃有余……”

  采访时记者曾问:你有停止写诗的时候吗?林柳彬斩钉截铁地回答:“没有,写诗是每天必须做的功课。”


关键词:农民诗人林柳彬:把诗歌照进现实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