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路上
从“五个观”读懂习近平的外交战略思想
陈水胜
2015年10月26日13:4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主动谋划,开拓进取,推动中国外交理论创新发展,重大对外战略举措取得新进展,同世界各国友好关系得到了新拓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日益彰显,中国外交的主基调被认为是由“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调整至“奋发有为”的新常态。据统计,自2013年3月当选为国家主席到2015年10月间,习近平先后出访十多次,到访了5大洲的34个国家及联合国、欧盟等重要国际组织。在出访、会见或出席重大国际会议时,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主张、新倡议,初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习近平外交战略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对中国发展道路、义利关系、国家关系、维护安全和开展文明交流等若干重点领域的总结思考与丰富创新,逐渐形成了富含中华文化精髓、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反应民众普遍呼声的五大基本认知,即“道路观”、“义利观”、“关系观”、“安全观”、“文明观”。
道路观:只有和平发展道路可以走得通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但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世界对中国的走向问题愈发关注,无论大、小动作都会引起外界的高度关注和各种反应。各国都以如何应对中国“崛起”作为战略考量,对华借重、合作以及疑虑、误解、防范、遏制倾向都在发展。
对此,习近平在多个场合继续强调和重申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深刻阐明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必然、时代必然和制度必然。他指出:“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史以来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他表示:“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多次公开宣示,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在政策上是这样规定的、制度上是这样设计的,在实践中更是一直这样做的”、“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
义利观:共建共享,进而实现互利共赢
在如何摆正利与义的关系上,习近平秉承中华优秀文化和新中国外交传统,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提出了在外交工作中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并就其内涵作出精辟论述。他指出:“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过得很好,一部分人过得很不好,不是个好现象。真正的快乐幸福是大家共同快乐、共同幸福。我们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我们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他强调:“对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只有坚持正确义利观,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人的心里去。对那些长期对华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考虑对方利益,不要损人利己、以邻为壑。”
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在维护和增进自身利益的时候,一方面不以牺牲别人利益为代价,另一方面着眼于做大共同的利益“蛋糕”。在这方面,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就是最好的例证。希望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与沿线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共建共享,进而实现互利共赢。
关系观:既考虑共性需要又区分个性特点
在定位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时,习近平坚持从实际出发,既集中考虑共性需要又注意区分个性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新主张、新观点。习近平表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他强调:“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因此,他多次提出,国与国之间要结成利益共同体,进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深刻阐述了命运共同体的四大内涵,即“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
在“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的总体定位之下,习近平提出:“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同时,他又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各自特点,赋予了不同的关系内涵。比如:提出了“真、实、亲、诚”的对非方针;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提出了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出要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出中国和印度要做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引领增长的合作伙伴、战略协作的全球伙伴,等等。
安全观:强调总体安全 注重领域安全与区域安全
针对全球化时代日益拓展的安全内涵和日趋复杂的内、外安全形势,习近平提出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他强调:“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在总体安全观框架下,习近平针对具体领域和特定区域提出了富有特色的领域安全观与区域安全观。比如,2014年3月,在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上,他提出了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即“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权力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自主和协作并重,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2014年5月,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他提出要跟上时代步伐,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文明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因互鉴而丰富
习近平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他强调:“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彩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
习近平表示,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世界是在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中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为此,他提出了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必须坚持的四条基本原则:一是维和世界文明多样性;二是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三是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四是科学对待传统文化。
(作者工作单位:国务院侨办文化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