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汇聚万千爱心
———“华容大姐”引领文明建设风潮
“剪指甲、包饺子,像一家人一样。
你要看到她们,叫她们还来!”
“秋老虎”热得人喘不过气,临近中午,华容镇福利院的老人们集中在食堂准备开饭,提起有段时间没来的“华容大姐”,大家都很想念。
作为近两年活跃在华容区的一支志愿者队伍,“华容大姐”不仅温暖了福利院的老人,更成为该区开展志愿服务、传递志愿精神的领头羊。在她们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将之作为自己的精神坐标,在奉献中闪耀光芒,辉映着华容发展。从广场舞大妈到“华容大姐”
“‘华容大姐’?晓得啊,穿红色T恤,经常在路口站岗、捡垃圾什么的,街上很容易碰到的。”在当地,“华容大姐”的知晓率相当高。然而,这支队伍“红”起来不过两年。
吴福珍喜欢跳广场舞,也乐于助人。因为同样的热爱,她身边聚集着十几名中老年妇女。这群人在一起跳广场舞之余,自发组织参与公益活动。
2015年年末,时任华容区妇联主席的汪红枫找到吴福珍:“依靠这支广场舞队伍,组建一个志愿服务组织怎么样?”
吴福珍爽快地应承下来。自此,“华容大姐”走进公众视野———
配合公安部门开展禁毒宣传,“华容大姐”走进一个个涉毒家庭进行亲情陪伴,让涉毒人员重拾生活的信心。
修剪指甲、洗衣叠被、擀面包水饺,“华容大姐”像子女一般照料福利院的老人。
环境卫生整治、文明交通劝导,不论刮风下雨,总能看到“华容大姐”的身影。
红衣红帽,华容区群众记住了这群热心公益事业的大姐。然而,一路走来,有甜也有苦。
有人说她们是在作秀,还有人以为她们拿钱做事,不相信是义务付出。
“对我们不理解啊,甚至指着鼻子骂,骂的还特别难听。”回想最初上街做文明交通劝导时的遭遇,吴福珍唏嘘不已。
外人不理解,家里人也不支持。“这么大年纪了,在家享享福不好?去外面做好事,还不讨好!”
即便这样,“华容大姐”还是坚持了下来。有的人被骂哭,发誓再也不受这个气,可是没两天,又一身红衣红帽站在街头。
这份坚持,最终收获理解与支持,收获大家的点赞。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
廖乾坤在华容街住了几十年,最近,他每天出门倒垃圾的时候,会顺便把沿路的垃圾拾起来,一起倒进垃圾桶。
“街道越来越干净了,看到地上有垃圾,就想把它捡干净。”廖乾坤表示,虽然不能像“华容大姐”那样频繁地出去做公益,但也希望尽自己一份力。
两年来,“华容大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向她们靠拢、看齐,共同以志愿之名,汇聚出一条爱心的长河。
开理发店的廖辉连、高海红来了。听说要去福利院看望老人,两人不约而同关上店,去福利院免费理发。
80后的徐翠霞来了。克服接送孩子上学的困难,志愿服务活动一次都不落。
在家带孙子的何晓云来了。忙不过来,就带着小孙子一起上街站岗。参加完几次活动,小家伙逢人便说“奶奶是雷锋”,还告诉身边小伙伴“过马路要记住红灯停、绿灯行!”
“慢慢地,大家把做公益变成了一种习惯。”吴福珍介绍,“华容大姐”这支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已经壮大到近80人。
生长的力量势不可挡。继“华容大姐”志愿服务队之后,该区相继出现党员志愿服务队、学雷锋青年志愿服务队、民兵志愿服务队等7个志愿服务组织,全区在册志愿者达1。23万人。
“‘华容大姐’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这里面凝聚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强大的道德力量,是一座城市文明进步的符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刘荣说。“时间银行”为志愿服务加油
“志愿活动积分兑换成购物券,可以在超市购买任意商品。”近日,鄂商平价华容店负责人王林巧所在超市被选为华容区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点,志愿者可随时凭志愿积分,到店兑换商品。
“时间银行”是华容区此前针对志愿服务,探索的一项创新模式。依据设定,志愿者以服务时间获得积分,而后凭“志愿服务身份证”,可以在指定地点将积分兑换成礼品。积分计算标准为:志愿服务1小时记10个积分,1个积分兑换1元等值礼品。
华容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徐新华介绍,此举旨在通过正向激励,引导公众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用自己的劳动、专长或兴趣来帮助他人。目前,该区已计划将这部分支出列入明年的财政预算,同时鼓励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向“时间银行”捐赠积分。
目前,华容集镇已选定两个积分兑换点。随着下阶段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区铺开,各乡镇也将设立兑换点,方便志愿者就近兑换。
“给志愿者一点回馈,呵护他们的公益热情,最终让志愿精神汇聚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暖流,进而提升我们的文明程度。”徐新华说。( 全媒体记者 曹彦 黄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