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365真正的官网
bet36365真正的官网 广告招商

喜迎十九大 砥砺奋进的五年 田野里的绿色增长极

2017-09-08    bet36365真正的官网    阅读:

田野里的绿色增长极

                                                     全媒体记者郑博

  “农为四民之本,食居八政之先”,“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理念擦出火花,生态美了田野。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瓜甜果香、虫鸣鸟叫,鄂州大地上,田园、故土、乡亲迎来了各自的好光景。

  2016年,鄂州农业总产值达169.8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14813元,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45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的2.87:1缩小到1.79:1。

  一个绿色的增长极在生态理念的激活下发芽、成长。理念进一分田野美一分

  金黄绵延,稻香十里。下月,梁子湖畔的“梁道”有机稻即将开镰。

  青蛙从田间跃起;成群白鹭浮翔、嬉戏。“水稻田也是生态湿地和美景”。

  披上“生态绿衣”的田野,养眼,养人,养心。

  生态农业进一分,绿水青山多一处。鄂州生态农业基地面积达到38.5万亩。梁子湖500平方公里区域退出一般工业后,转攻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区建设,一剂“良药”换一湖清水,成为全球湿地资源最齐全、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湿地之一。

  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鄂城区泽林镇万亩湖农场里,农户刚过完龙虾旺季,又迎来稻谷丰收。“一季稻三批虾,经营主体不分家”模式,让这里从亩收入不到300元的“水袋子”变成“金窝窝”。

  梁子湖区涂家垴镇7000亩山坡岗地里,长满蓝莓树,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蓝莓酒、蓝莓果汁、蓝莓果酱等形成产业链,在去年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上,捧回“金牌”。100多位村民长期在基地打工,人均月工资1500元。

  华容区段店镇台湾杏福生态农业园里,曾经的荒丘荒地上开起了“国际博览会”。北京小黄瓜、美国黑樱桃、日本黑南瓜……各类蔬果郁郁葱葱。周边1200名农民在这里上班,仅去年,杏福园开出的工资就达800多万元。

  ……

  生态农业做媒,乡村与都市相知相亲。农业经济火了,犁耙锄头休息了,新的农耕文化迎来后继之人,乡愁有了寄存之所。

  “回到农村,听着鸡鸣狗叫,我觉得喝水都甜。”对42岁的程建华来说,最苦是背井离乡。他回到蒲团乡何桥村种莲蓬,依靠荷花产业,打下一片天。越来越多的乡亲在家门口找到了发展机遇。

  5年来,全市建成413个生态农业基地,带动农民就业95000人,人均年收入达14650元。结构优一分田野活一分

  鄂州,田肥水美、气候适宜,湖区人民有着丰富的农作和水产养殖经验。这里依江临港,有着“四通五达,莫楚若也”的优越地理位置。但它块头小、占地少,要想出类拔萃,必须练就“四两拨千斤”的功夫。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生态农业为主抓手。”市委、市政府找到出奇制胜的招数。

  调整结构,“减脂增肌”———

  鄂州曾是棉花大市,24万亩棉田创造过光辉历史,但用药多、费人工这些弊端,让棉花收入如同“赘肉”,看似体积庞大,却问题重重,于健康无利。

  “一亩棉花要用150斤尿素和复合肥,单质肥则需两三百斤,防虫害要打十几次药。”无论是算经济账还是环境账,种棉都不划算。有农民在自探出路,但更多人在咬牙坚持。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怎么办?瞄准了市场航标,拿准了土地脉搏,政府着手帮一把。

  以规划制动。邀请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鄂州市生态农业发展规划》,谋划“一区三线四园”布局,推广粮油、水产、蔬菜、林果、花卉、药材等六大主导产业;

  以政策促动。市级财政新增1亿元生态农业发展资金,支持新型农业主体发展,对优秀生态农业基地和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水平认证的开展以奖代补;

  以改革推动。实行股份制合作,开展确权登记,启动村级集体资产股权改革试点。通过出租、转包、入股、互换、转让等各种形式流转面积35.35万亩,占总面积的40%以上。

  生态理念渗透田田坎坎,鄂州的农业种植结构悄然发生变化。全市棉花种植面积减少三分之二,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甜玉米5万亩,湘莲18万亩……梁子湖区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峒山村被列入全国现代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

  种植结构变化的同时,农业经营主体结构也在改变。

  “甜玉米种植面积扩大了,每亩收入却比去年涨了800元。”杜山镇下王村成立了顺农意合作社,为大家选种、帮销,老百姓尝到了规模化种植的甜头。

  “合作社+社员”、“合作社+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增强了农民搏击市场浪潮的信心和能力。

  截至目前,全市合作社总数达100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9家,省级示范社21家,全市80%以上的农户进入合作服务体系。技术强一分田野丰一分

  农业出路在现代化,现代化的关键在技术与市场。

  “院士农业”推行,为前进找到“领头雁”。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等院所的院士将17个科研基地搬到乡镇。催生了全国首个遥感技术水稻育种基地。红莲型系列杂交水稻达到国家一级大米标准,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上亿亩。

  职业农民“领证”,构筑农业领域的“四梁八柱”。本土技术培训风生水起,“土专家”和“田教授”成为农业技术骨干,443名新型职业农民“持证上岗”。

  种植标准诞生,使生态种植有章可循。《农业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编制完成,42个主要农产品的生态农业投入品标准、生产过程控制标准、产品检验检疫标准等68项指标公之于众。建设443个标准化生产基地,标准化应用率提高至90%。

  生态理念长一分,水土负担少一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农作物病虫害精准测报、绿色防控技术“三板斧”成倍砍掉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仅2016年,就减少不合理施肥量1687吨。“猪—沼—菜”“稻鱼共生”“稻虾共生”等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发展循环种植面积15万亩。

  市场理念的融合,激发了农业的内生动力。

  农工、农旅、农贸、农教……农业的百变搭配提高了产业综合效益,玩转了经济魔方,农区变景区、基地变公园、农舍变客舍、劳动变体验。

  生态园主人周海用有机肥精心培育的“永莲蜜桃”熟了,甜度比普通桃子高一倍有余,追寻桃子而来的游客,又被这里的农家乐所吸引。生态园从卖产品变成了卖服务、卖风景。

  接二连三、多维融合,产业链外向扩展———

  梁子湖捕鱼节、涂家垴镇蓝莓节、沼山镇胡柚节、九十里长港荷花节……春观油菜花,夏看映日荷,秋赏金稻浪,冬踏田园雪。5年里,来自田园村庄的美景吸金43.4亿元,带动农民就业9800人,人均年收入达12200元。

  形成地标、树立品牌,价值链纵向延伸———

  在鄂州,对于农产品品牌树立的探讨和实践从未停息,从源头把控,在过程指导,对结果奖励。政府为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申请认证前期费用买单,激励大众参与。不懈努力换来“三品一标”农产品164个,孵育中国驰名商标2个、湖北省著名商标12个、鄂州市知名商标36个,华苑牌大米等17个农产品获湖北名牌农产品。

  低头种地、抬头观市,开拓蓝海领域———

  与96家农产品龙头企业成功对接,189个品种的农产品实现线上销售;近120家乡镇电商服务站如雨后春笋,“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商贸流通网扩张。去年,线上线下及撮合交易额超2亿元。

  电商、私人订制、冷链外贸……使农产品的销售更加多元化,一场场席卷田野的时代新风正迎面而来。


关键词:喜迎十九大 砥砺奋进的五年 田野里的绿色增长极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