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平安和谐之花开满吴都大地
———我市政法工作纪略
鄂州,武汉城市圈东部组群的重要节点城市,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素有“百湖之市”、“鱼米之乡”等美誉。近年来,百万鄂州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社会经济呈现出跨越式良好发展态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社会矛盾加剧,政法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复杂而艰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政法委以深化平安法治建设为主线,强化发展第一要务,夯实稳定第一责任,从严从实从细抓好保稳定、护平安、促发展的各项工作,推动平安鄂州、法治鄂州和过硬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国际航空大都市,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规范的法治环境。一路风雨一路歌。全市政法干警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主动适应新常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平安法治鄂州建设,让平安和谐幸福之花在吴都大地处处绽放。
服务发展有了新提高
近年来,我市政法战线将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中心任务,主动策应中心工作,不断强化司法保障和司法服务,以服务为先导,以法治为保障,全力护航国际航空大都市建设和沿江沿湖新区开放开发。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政法委“十六条意见”,出台《鄂州市政法机关优化法治环境十八条措施》、《政法机关服务航空都市区建设十条措施》等,切实抓好风险评估、矛盾化解、重点整治、治安防控、社会治理、执法司法、法治创建、法律服务等十项工作。机场建设涉及5744户拆迁安置任务,政法机关主动跟进,全面铺开风险预控、法律咨询、司法服务、重点整治“大会战”,整个拆迁实现“三无”(无上访、无炒作、无安全事故),确保了机场建设顺利推进。
对侵害企业利益、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重拳打击,快侦快破,今年共侦破涉企重大案件74起,打掉涉企“五霸”团伙9个,调处涉企重大纠纷95起,涉企破案率提升10。8%,侵扰企业治安警情下降7。2%,没有发生因治安问题引起的项目受阻、客商走人、机器“停摆”、资金断链等事件。
推行“建设性”执法司法服务,依法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不轻易查封企业账册,不轻易扣押企业财物,尽可能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财产权和创新收益,以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稳定预期,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开展“万名民警进万企”活动,推行民警挂点驻勤企业制度。将全市215家中央、省、市企业及重点工程项目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推行挂牌服务,政法机关“一把手”亲自上阵,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重点工程项目推进情况,认真倾听企业发展困难和诉求,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平安建设实现新突破
平安是民生之需。我市政法战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下大气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切实筑牢社会安全稳定防线,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针对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各级政法部门组织开展了打黑除恶、治爆缉枪等一系列整治行动,深入抓好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挂牌整治8个地点。公安机关深入开展“霹雳行动”,悬赏通缉21名在逃人员,打掉黑恶势力团伙64个,抓获逃犯334人。今年以来,有效警情环比下降9.49%,刑事发案环比下降18.87%,“八类”暴力案件发案环比下降18%,亡人交通事故环比下降35%,打击处理人数环比上升195%。印发《鄂州市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点项目任务分解行动方案》,倒排工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构建治安防控“八张网”。在主城区18处重点部位实行武警、特警联合武装巡逻,建成5个综合执法服务站,加快推进16个市际、区际治安卡口建设。加强交通运输、建筑施工、食品药品、消防、危化物品、寄递物流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和“三查一改”,建立安全事故防控工作机制,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9846处。以“善心汇”等网络传销为重点,重拳打击传销活动,创建“无传销社区”。
集中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春季预防和流动人口清查两个专项行动,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以奖代补监护政策。推动中心戒毒社区建设,实现中心戒毒社区全覆盖。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管理教育和刑释人员衔接帮扶。
制发《鄂州市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细则》,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运用好综治“一票否决”手段,对5家内部管理混乱单位给予一票否决,对“一感两度两率”综合排名靠后的6家单位责成在大会上作检讨,取消13家市直单位综治评优资格。
开展平安法治创建“百日宣传”活动,整合各地各级政法部门资源力量,集中开展法律咨询、防范宣传、现场体验、警民恳谈、入户走访;开通平安法治鄂州微信平台;建立周二网格员上门宣传、周三群防队伍上街巡逻、周四民警上路盘查、周五政法干警上台讲法的长效机制。
改革创新推出新举措
把创新的理念贯穿政法工作全过程、各环节,科学布局、统筹合力,推进司法体制和社会治理改革,切实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基层治理创新方面,出台城乡网格化管理考核标准,坚持月查月考,排名通报。城乡网格员全部配备到位,报酬落实到位,职责明确到位,考核管理到位。主城区创新完善“五员五队”模式,“五员”即网格长、网格监督员、网格员、楼栋长、保洁员;“五队”即法律服务、治安巡逻、单位内保、物业管理、志愿服务等队伍,切实解决网格管理力量单薄、合力不强的问题,形成小事即处、大事合办、难事上报、无事巡查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农村按照“一村一站、一组一格、一格一员、一员多责、一员多酬”的思路建立网格,创新完善“党小组+理事会+网格员+X”微观治理模式。
司法体制改革方面,市法院、市检察院完成首次计入员额法官、检察官选任宣誓,完成人员分类管理。全面落实司法人员权力清单,明确法官、检察官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办案责任。公安机关将省“两办”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意见的31个大项目细分为132个具体项目,列出项目清单,逐项稳步推进。司法行政机关在全省率先启动公证机构体制改革,市公证处由行政体制转制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方面,组织律师入户走访、参与接访,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市法院、市检察院推行网上信访、视频接访,减轻上访人讼累。公、检、法、司信访窗口接待来信来访726件(次),同比上升13%。
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
法治建设是政法工作的重要内容。市委政法委多方协调,打造法治鄂州“升级版”,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最大限度保障公平正义。
落实法治责任。在全省率先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对法治绩效考核排名前20位的领导班子给予通报表扬,对排名后20位的领导班子进行工作函询。
夯实法治基础。推进基层“一核”(基层党组织)、“两员”(社区民警和律师)、“三会”(村民代表大会、村委会、监督委员会)、“四队”(治保、民调、义务巡逻、网格员四支队伍)、“五小”(村级有普法小书柜、小讲堂,湾组有宣传小橱窗、小喇叭,家庭有与民警和律师联系的小卡片)建设,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创建。
打造法治阵地。以“一村(社区)一律师”为主阵地。开展新一轮驻村律师签约,71名驻村律师与383个村(社区)对接,进村入户开展法治宣传、纠纷调解、法律咨询、信访处置、法律援助、法治建设等工作。以法治惠民为主阵地。启动2017年“法治为民办实事工程”,围绕群众关心的环境、住房、交通、就医等热点难点问题,确定法治惠民十件实事。以青少年法治教育为主阵地。在全省率先争创“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市”,我市被国家关工委、司法部和中央综治办授予“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市委政法委被评为“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强化法治保障。配强人员力量;开展全市领导干部不干预司法活动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不过问案件“两个承诺”活动,确保司法独立公正;建立法律顾问制度,81家市级党政机关全部聘请法律顾问。
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坚持不懈地推进思想政治、纪律作风和素质能力“三大建设”,打造过硬政法队伍,涌现出胡敏、李晓宝、陈晋等一大批荣获省级以上表彰的优秀政法干警。
其中,胡敏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候补委员。
政治建警,提升向心力。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到思想对标、行动紧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永葆“四个忠于”。
从严管警,提升公信力。报请市委同意,联合市委组织部出台《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政法系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严格执行轮岗交流、地域回避、近亲回避、公务回避等制度,严把政法队伍“入口关”,出重拳、下重力,清源头、盘活水,切实解决政法机关“近亲繁殖”和“优不入、劣不出、管不住、用不好”的问题。
科技强警,提升战斗力。扎实推进政法信息化建设,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全市政法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和《全市政法机关信息化建设行动方案(2017—2018)》,成立工作专班,编制完成政法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全面启动政法指挥中心建设。加快建设“雪亮工程”,目前全市已有300个村安装探头2469个,年底前实现村村覆盖。乡镇街道监控平台绝大多数与村、社区和公安部门联网,“户户看”(视频与家庭电视机联通)工程稳步推进。